<dl id="dzxfz"></dl>

    <p id="dzxfz"></p>
<pre id="dzxfz"></pre>
    <meter id="dzxfz"></meter>

      <track id="dzxfz"></track>

        <nobr id="dzxfz"></nobr>
        <em id="dzxfz"></em>

        <form id="dzxfz"><track id="dzxfz"><address id="dzxfz"></address></track></form>
          <track id="dzxfz"><dfn id="dzxfz"><cite id="dzxfz"></cite></dfn></track>
          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頁 > 法官視點 > 專利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如何準確適用合法來源抗辯規則?

          日期:2023-05-09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作者:蔡偉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瀏覽量:
          字號:

          【案號】


          (2022)閩01民初23號


          (2022)閩民終1455號


          【裁判要旨】


          銷售者合法來源抗辯的成立,需要同時滿足被訴侵權產品具有合法來源這一客觀要件和銷售者無主觀過錯這一主觀要件,兩個要件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專利侵權判定過程中,對于主客觀要件的證據審查應當結合市場交易習慣和專利產品的特殊性進行,不應過于機械。


          【案情簡介】


          深圳嗷米文化創意公司(下稱嗷米公司)系名稱為“汽車香薰(風車豬)”的外觀設計專利(專利號:ZL201930348659.X,下稱涉案專利)的權利人,其發現被告魏某所經營網店內銷售、許諾銷售的商品,涉嫌侵犯其所享有的涉案專利權,故以此為由訴至法院,要求魏某停止侵權、賠償損失。魏某遂就其所售商品提起合法來源抗辯。


          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通過對比涉案專利和被訴侵權產品能夠發現,二者整體結構、形象均相同,落入涉案專利保護范圍。根據魏某所提交的訂單信息無法證明該訂單所載明的采購產品即為涉案被訴侵權產品。況且,即便訂單中的商品系被訴侵權產品,魏某應當對其所銷售產品是否涉嫌侵權盡到審查義務。而訂單載明采購產品的單價僅為2.5元,超出了產品銷售市場正常的價格差異,魏某未盡到最低注意義務標準,其合法來源抗辯不應得到采納。綜上,一審法院判令魏某停止侵權,并賠償嗷米公司經濟損失3萬元。


          魏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魏某證明了其通過商品網絡批發平臺從案外人處以單價2.5元購入相關產品。從訂單上顯示的產品名稱及產品包裝外觀來看,與該案中被訴侵權產品相一致,可以確認為同一產品。從主觀上來看,魏某從商品網絡批發平臺購進涉案產品,考慮到該平臺系正規的貨品批發平臺,魏某有理由相信其所購進的產品為合法商品。至于進貨價與銷售價之間的差額并不能當然推定魏某明知或者應知該產品可能涉嫌專利侵權。因此,二審法院判決支持魏某所提出的合法來源抗辯,并對案件進行了相關改判。


          【法官評析】


          在司法實踐中,合法來源抗辯成立的構成要件和證明標準仍存在一些模糊之處。在筆者看來,銷售者合法來源抗辯的成立,需要同時滿足被訴侵權產品具有合法來源的客觀要件和銷售者無主觀過錯的主觀要件,兩個要件相互聯系、缺一不可。


          審查合法來源抗辯的客觀要件要滿足來源明確和來源合法兩個條件。其中,來源明確是指主體明確,抗辯者不能僅提供被控侵權產品來源線索而無明確具體的來源主體身份信息。至于來源合法,則指抗辯者應當提供其與前手交易對象關于被控侵權產品交易全過程的證據。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審查:一是針對不同規模的抗辯主體確定證明標準,這樣一方面能引導規模企業主動規范自身行為,另一方面給予了小商販適當生存空間,對于小商販未開具發票等避稅行為,雖在行政管理上應予負面評價,但是不宜僅憑該行為就認定來源不合法;二是著重審查相關證據反映的采購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是否對應的關聯性問題,此時不宜過于苛求證據完備性,不應以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去審查證據細節,而應當從相關證據組成的證據鏈條中還原一個高度可能性的法律事實;三是注意審查采購交易行為是否實際履行,謹防事后炮制的虛假交易。


          實踐中,合法來源抗辯的主客觀要件往往是相互聯系、相互交叉的。對于主觀要件,銷售者應證明其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所售產品系制造者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一般來說,如果銷售者能夠證明其遵從合法、正常的市場交易規則,取得所售產品的來源清晰、渠道合法、價格合理,其銷售行為符合誠信原則、合乎交易慣例,則可推定該銷售者不具有主觀過錯。若專利權人未進一步提供足以推翻上述推定的相反證據,則應當認定銷售者合法來源抗辯成立。


          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銷售者應更多地專注于具有合法來源這一客觀要件的證明。對于銷售者的主觀過錯要件,銷售者可以、而非必須來舉證證明其主觀上不存在過錯,即便舉證不能,銷售者亦不必為此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結合相關裁判案例不難發現,雖然不同法院在證明責任分配邏輯上不盡相同,但最終還是落腳于由專利權人舉證證明銷售者存在主觀過錯。如果專利權人不能證明銷售者存在主觀過錯,且銷售者能夠證明涉案產品具有合法來源,那么合法來源抗辯很有可能得到支持。


          判斷銷售者是否存在主觀過錯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結合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判斷。譬如,銷售涉嫌侵犯他人專利權的“三無產品”是否可以推定主觀過錯的問題。有裁判觀點認為,從不正當進貨渠道購進的“三無產品”,進貨手續不完備,違反了銷售者對其銷售商品所應承擔最低必要注意義務,應認定其主觀上存在過錯。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曾指出,專利侵權具有復雜性,判斷銷售者是否實際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所銷售的產品系專利侵權產品時,需要綜合考慮銷售者的主體資質、經營規模、是否受到侵權警告、產品標的物本身的特點等因素。其中,產品標的物本身的特點,包括銷售者所銷售的產品屬于違反產品質量法關于應在產品上標示相關生產者信息的強制性規定即所謂的“三無產品”,僅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不能由此直接得出銷售者明知或應知該產品屬于專利侵權產品,進而得出銷售者存在知道所銷售的是專利侵權產品之主觀過錯的認定結論。


          chinese中国女人高潮_欧美另类图区清纯亚洲_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_亚洲精品综合网在线影院
          <dl id="dzxfz"></dl>

            <p id="dzxfz"></p>
          <pre id="dzxfz"></pre>
            <meter id="dzxfz"></meter>

              <track id="dzxfz"></track>

                <nobr id="dzxfz"></nobr>
                <em id="dzxfz"></em>

                <form id="dzxfz"><track id="dzxfz"><address id="dzxfz"></address></track></form>
                  <track id="dzxfz"><dfn id="dzxfz"><cite id="dzxfz"></cite></dfn></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