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發布《第三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報告》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兩年一次的《第三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報告》。自2006年以來,報告每兩年出版一次,上一次發布是在2021年4月27日。
報告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哪些第三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狀況(包括在線和離線)引起了歐盟的最大關注,從而建立一個所謂的“優先國家”的最新名單。這并不是對全世界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的詳盡分析?!皟炏葒摇辈灰欢ㄊ悄切┰谥R產權保護和執法方面存在絕對問題的國家,而是那些被認為對歐盟利益造成最大經濟損害的國家。
委員會將把其工作和資源集中在這些國家引人關注的具體領域,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最新的報告顯示,印度、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尼日利亞、沙特阿拉伯和泰國仍然在優先國家之列。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一個強大的知識產權體系能支持創新,是歐盟競爭力和保護我們戰略利益的關鍵動力。當全世界的知識產權體系出現缺陷時,就會損害歐洲企業。假冒和盜版損害了我們的經濟,并使我們的公民面臨不安全的產品。強制性的技術轉讓減緩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并可能對我們的安全構成威脅。這就是為什么委員會要采取更廣泛的措施,以保護歐洲公司在歐盟邊界以外的貿易,維護歐盟消費者的安全,并促進歐盟創新和制造的原因?!?/p>
該報告還將使權利人,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在優先國家從事商業活動時對其知識產權的潛在風險有所認識。委員會稱,對第三國主管機關而言,該報告也是一個有用的信息來源。
第三國報告是歐盟委員會為加強第三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實施所做努力的一部分。它是在有針對性的咨詢以及其他來源的基礎上編寫的。
對現代化的、開放的和全球化經濟而言,假貨非法交易仍然是嚴重的風險。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編寫的關于全球假貨貿易的聯合研究報告(2021年6月),假冒和盜版商品在2019年的世界貿易中占比高達2.5%,在歐盟進口中占比高達1190億歐元或5.8%。
除了這些挑戰,報告還指出了與以下方面有關的問題:強制性技術轉讓;商業秘密保護水平低;專利和商標注冊申請積壓;可專利性標準存在限制性;監管數據保護讓人擔憂;集體權利管理無效;以及植物品種和地理標志保護存在缺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多維理解知識產權損害賠償
- 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模式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可行性分析
- WIPO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2023》
- 浙江省成立全國首個數據知識產權聯盟
- 知識產權文化素養水平測度及影響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