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懲罰性賠償!提高對重復侵權的判賠數額
對于平臺經營者明知平臺商戶利用其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且仍為其提供網絡服務和便利條件的,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來自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第二庭的法官周麗婷說:“平臺經營者在接到權利人的侵權通知后無正當理由不采取或者延遲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的,我們依法認定其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并責令承擔相應民事責任?!?/p>
近年來,國際上針對中國實體市場、電商平臺販賣假貨的聲音不絕于耳,對中方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處罰不嚴的指責也頻繁發出。
實際上,這些年來,隨著中國各方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的行政、司法保護力度均在不斷加大。
周麗婷指出,隨著民法典和電子商務法構建出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司法實踐也開始逐步注重對平臺行為主、客觀狀態的考察,進而作出公正裁判,依法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合法權益,同時又能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
據周麗婷法官介紹,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自2014年11月建院以來,一直依法加強平臺治理。在她看來,互聯網平臺具有精準匹配資源的優勢,也是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多發的領域。
“此外,我院還依據法律,積極發揮懲罰性賠償制度的作用,提高對故意、重復侵犯知識產權的判賠數額,如在‘野格’利口酒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中,我院認定被告在收到原告警告函后未作回復并繼續實施侵權行為?!敝茺愭谜f。
“考慮到被告此前曾因商標侵權行為已接受過相關處罰,我院進一步認定其行為構成情節嚴重的故意侵權,所以判罰其適用懲罰性賠償?!敝茺愭醚a充說道。
在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年來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打擊電商平臺上假冒偽劣商品的銷售,防范假貨流入市場。
在線上購物節啟動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面向互聯網平臺企業主動發布提示的方式,進一步規范網絡集中促銷活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工作提示,要求平臺加大審核和抽查力度,確保經營者主體信息真實有效,對假冒偽劣商品及其經營者及時采取禁限措施。
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市場監管部門主導的各項專項行動共查處相關案件約36萬件。其中,商標侵權、假冒專利案件近3萬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