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榴蓮背后的知識產權故事
榴蓮作為一種備受爭議的水果,喜歡的人覺得它是“寶藏水果”,不喜歡的人卻覺得它“臭不可聞”。但即便如此,我國仍是榴蓮進口和消費大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鮮食榴蓮的進口額和進口量分別為42.05億美元和82.15萬噸,進口額較2020年猛增82.4%,進口量也同比增加了42.7%,成為國內進口額較多的水果。
可喜的是,今年6月份,在海南榴蓮種植基地,國產榴蓮已進入最后的膨果期。乘著東風,國產榴蓮真的要來了?
引進種苗“扎根”海南
在海南,由于熱帶季風性氣候影響,全年溫度偏高,成為熱帶水果的盛產地。但同屬于熱帶水果的榴蓮卻遲遲未能扎根這片“熱土”。實際上,榴蓮在海南引種種植的歷史已久,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前后,但當時引進種苗數量極少。
當時,主要由研究機構和農墾保亭熱作所引進,因數量極少,引進種苗稀貴,便作為資源保存,且受限于技術等方面因素,研究觀測未能跟上,榴蓮的開花結果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最后能存活下來的僅一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兆禧說,如今這株獨苗榴蓮的樹齡已60多歲,高大又粗壯。遺憾的是,這株榴蓮樹幾乎很少結果子……慢慢地被業界認為,我國不適合種植榴蓮。此后多年,榴蓮的生長習性和植株生物學特點也就沒人再去研究了。
“2000年至2014年間,海南當地民間又開始探索榴蓮本土化種植,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引進種苗,種在自家房前屋后;企業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引進種苗在各個地方試種,如作為行道樹種植和庭院種植?!敝苷嘴f。
直至2018年,試種的這批樹長勢喜人。2019年,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紅毛丹基地里的一小片景觀榴蓮意外掛果,“海南產不了榴蓮”的說法才被推翻。這一情景令大家喜出望外,榴蓮種植在海南蔚然成風?!爱敃r引進的榴蓮種苗結果表現穩定,一棵樹能結出四五十個果子?!敝苷嘴f。榴蓮,終于在我國扎了“根”。
培育本土化優株榴蓮
海南保亭榴蓮的成功掛果,吸引了不少觀望的種植企業,也重燃了科研人員的信心?!拔覀儾粩鄬α裆徠贩N引進、馴化提純、栽培模式優化、樹形培養、?;ū9确矫孢M行技術創新?!敝苷嘴f。
所謂品種提純,就是把已經馴化且表現良好的株作為接穗母株,通過嫁接進行繁殖提純,并縮短果樹“童期”。通常一株榴蓮樹8年才到盛果期,利用這種嫁接苗的技術手段,大大壓縮了榴蓮育期,三四年便可掛果。
對于周兆禧團隊而言,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的優化是他們研究的重點任務之一?!敖Y合海南氣候特征,我們開展矮化栽培技術研究?!敝苷嘴f,榴蓮樹清脆不抗風,東南亞國家少有臺風,但海南每年都有臺風過境,果樹矮化后大大減少了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還提高了勞動管理效率。
圍繞上述創新成果,該團隊今年提交了“一種榴蓮截頂矮化抗風栽培方法”發明專利申請,隨后又結合榴蓮喜溫喜濕的生長習性特征,提交了“一種榴蓮微噴控濕栽培方法”發明專利申請。
催花才能促果。海南種植的榴蓮在自然狀態下每年的1月至2月陸續開花,果實集中在5月至6月成熟,而其他月份少花少果,難以形成批量掛果。今年6月,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三亞研究院(海南省實驗動物研究中心)一件名為“一種榴蓮催花產期調節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獲得授權。在海南省三亞育才生態區、保亭縣三道鎮榴蓮生產基地設計了多效唑使用試驗。當多效唑控梢催花的使用濃度為750倍液時,花序、坐果、單株產量表現最佳。種植技術的優化創新成功解決了榴蓮在我國種植“水土不服”的問題。
想要瓜果好,授粉是關鍵一步。與其他果樹不同的是,榴蓮樹通常在晚上開花,一個晚上就凋謝,授粉不及時自然不會結果。晝伏夜出的動物——蝙蝠,在晚上吸吮花蜜時,幫助榴蓮花授了粉。然而,除了蝙蝠外,夜間活動的昆蟲少之又少,授粉媒介單一,非常影響授粉受精效率甚至榴蓮果實的品質,導致果實出現歪歪扭扭、空包等情況。
瞄準這一現實難題,近年來,周兆禧團隊開始優化授粉技術?!坝行┢贩N配授粉樹,有些則在晚上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敝苷嘴榻B,當前,團隊指導來自海南大學果樹學專業學生專門研究榴蓮授粉?;ǚ劬烤故裁磿r候最多、什么時候活力最強等都是他們的研究內容。為此,團隊分設資源收集、品種選育、種苗繁育、?;ū9榷鄠€細分小組。這其中,還有來自企業的科技型人才、致富帶頭人,他們結合實踐,及時反饋種植情況。這樣不僅培養了人才,還培育了產業?!澳壳?,我們正在提交‘一種提高榴蓮坐果率的方法’發明專利申請,通過技術創新手段加速榴蓮國產化進程?!敝苷嘴f。
近年來,海南、廣西等地積極引入培育榴蓮,熱帶優異果蔬基地漸成規模。令人期待的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榴蓮品種保護與認定也將于明年完成,屆時,國產榴蓮將正式面世。
產業化之路更進一步
生了根,吐了芽,掛了果,在海南省三亞市的榴蓮種植基地,7000多畝的榴蓮中有1400畝左右掛果,今年的總產量在50噸左右。生長于三亞的榴蓮不僅糖度較高,還在時間上占據先天優勢。
在中國銷售的進口榴蓮中,往往需要提前采摘,例如從泰國進口的榴蓮往往需要在六七成熟時采摘,運抵中國消費者手中逐漸成熟;馬來西亞榴蓮則都是冷凍保鮮的果肉,相比之下,海南改良的本土化榴蓮,日照時間更長、運輸路途更近,“樹上熟”成為其主要競爭優勢,滿足國內市場對新鮮榴蓮的需求,這也是未來國產榴蓮的發展方向之一。
“榴蓮自由”就要實現了嗎?目前,進口榴蓮的售價因產地而異,每個從百余元到數百元不等,高昂的價格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國產榴蓮上市在即,定價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專家表示,海南榴蓮陸續上市,但這并不能說明普通消費者就能買到海南榴蓮。目前在海南開花結果的部分榴蓮樹仍是幼樹,無法留太多的果子,預計未來三五年內發展到10萬畝,等種植規模到30萬畝至50萬畝時,價格可能在每斤10元到20元之間。
隨著栽培技術實現自主創新,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獨立的種苗繁育體系正在建立,更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榴蓮品種正在孕育而生,支撐產業發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多維理解知識產權損害賠償
- 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模式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可行性分析
- WIPO發布《世界知識產權指標2023》
- 種植無性繁殖授權品種行為的侵權判定
- 浙江省成立全國首個數據知識產權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