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知識產權局制定海外專利糾紛管理應對措施
2022年3月23日,韓國知識產權委員會會議表決通過了海外非專利實施主體(Non-Practicing Entity,NPE)[1]專利糾紛應對措施。韓國企業的海外NPE專利訴訟從2019年的90件增加到2022年的126件,導致韓國企業的負擔越來越大,還出現了出售到海外的專利被NPE利用攻擊韓國企業的“回旋鏢專利”。
為此,韓國知識產權局(KIPO)為支援韓國企業應對海外NPE專利糾紛,制定綜合對策,包括4大戰略、14個推進課題。
1.加強對海外NPE活動動向的信息供給
海外NPE針對韓國企業的訴訟中使用的專利多呈現“被引用次數”和“專利家族[2]數”明顯高于一般訴訟專利的情況。政府將利用這些訴訟專利的資料,提供高風險的專利信息,并在3月底開通針對不同行業的糾紛風險早期預警服務。
海外NPE傾向于新購入專利、或重新登記已購買的專利權的權利范圍,將此作為專利訴訟的前期工作。監測這些異常動向后,通過分析專利的危險程度,計劃在今年推出面向韓國國內企業的方案。
2. 重點支援海外NPE專利糾紛頻發行業
以美國訴訟為例,韓國企業與NPE的專利糾紛中約85%集中在信息通信和電氣電子領域。對此,政府將針對糾紛頻發的產業領域集中提供專利糾紛應對戰略咨詢[3]等支援。海外NPE為實現訴訟收益最大化,會同時攻擊多家企業[4]。為了讓糾紛焦點相同企業共同應對,政府將加強半導體等主要產業領域團體的合作體系。
3. 制定防止“回旋鏢專利”的指南等
為防止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的專利成為“回旋鏢專利”,向韓國國內企業提供海外專利布局實務指南,并推動其建立自己的審議委員會。
4. 推動實現專利海外創收
除了對海外NPE的防御性應對,也需要積極推動專利海外創收的實現。韓國政府為使被海外企業侵犯專利權的韓國企業能夠積極行使權利,支持韓國國內投資公司進行訴訟投資或向本土NPE委托訴訟(外包)。
[1]NPE(Non-Practicing Entity)是指不以所擁有的專利技術進行直接制造、銷售等生產活動,而是通過行使專利權(許可、損害賠償訴訟)創收的企業。
[2]當一項專利在多個國家申請時,指在各國申請的專利。
[3]專利侵權分析(是否侵害相對專利),糾紛專利無效化、規避設計、警示函應對、訴訟防御、使用權(許可)協商策略等。
[4]最近5年(2018~2022年),因同一NPE專利,多家韓國國內企業共同起訴的案例達41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韓國推動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專利技術合作
- 中國與韓國專利鏈接制度中的“確認之訴”之比較
- 涉藥品發明專利侵權比對糾紛案
- 禾賽科技在美擊退全球激光雷達巨頭Ouster的專利進攻
- 職務發明創造權屬糾紛中發明人確認之訴和權屬之訴的并案審理